找到相关内容729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阿特曼”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哲学内涵

    不灭、绝对永恒的精神实体--"阿特曼"。   古往今来,印度的思想界斗争异常激烈,人们对"阿特曼"的认识,总是千差万别。纵论印度的思想渊源和发展流变,归根结底,不外乎佛家所说的"常见"和"断见"两种。常见(Sasstavqda)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绝对的、常住不灭的精神实体或灵魂;断见(Uccedavqda)就是否认世界上存在着一个绝对永恒的精神实体。在印度思想史上,常见和断见贯穿并支配着正统派与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15991519.html
  • 福尽而死是真理 故当惜福少享福

    还是你聪明,哪象我,只是苦了自己。”   许多不明因果的人都认为这个故事很有道理,觉得应当提前消费才对得起自己。其实这是一个具有欺诳性的故事,体现的完全是断见思想,误导了许多人。   以因果衡量,...纸不值几个钱,不要搞得太约束。   这也是以拨无因果的断见所滋生的邪见。从因果上思惟,就会知道其实浪费半碗饭、一张纸,也有很大的罪过。比如半碗饭来之不易,从播种、施肥、灌溉、收割、去壳、运输到最后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命运|惜福|消费主义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1385918183.html
  • “四大皆空”的本义是指事物没有离条件独存的“自性”

    把“空”和“有”看成对立的两个方面,在现实世界面前坠入常见;有的把“空”当作空洞无物,坠入虚无主义的断见。   要理解“空”字,先要知道这个字的来源,佛经是从梵文译来的,“空”字也由之而来。在梵文里,...虚无主义。佛法就以“性空妙有”、“相续不空”来破除他们执着“空”的断见。  佛法是用“四大皆空”来破除迷界的旧执着——盲目贪婪、极端自私的人生态度,用“相续不空”来建立悟界的新观念——积极奉献、造福...

    妙中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5047096.html
  • 缘起性空

    含义绝不可混同于汉语字典的释义,把佛教的“空”理解成无,这种理解在佛教被称为“断见”、“顽空”。佛教认为在学习佛理中误入断见、执着顽空,比一般人没有学习佛理而执着实有的危害更大,因此佛经常说:“宁着有见...

    吴信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5849449.html
  • 楞严经中有关静虑无色的研究

    真实与非真实的智慧,恶见无边。很难断言是这个或不是这个,故不去细究其受持的宗派。总括来说,外道中流传最广的有常见和断见二种,持常见的数论派在人寿无量岁时已出现,持断见的顺世派在人寿二万岁时已出现,这样...

    洛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2449656.html
  • 桑耶论诤中的”大乘和尚见”—”顿入”说的考察

    于一无所作中而成佛。”他们固执此一断见,而不修善行……和尚……并宣说不修正法睡可成佛论,着有《禅定睡眠论》,还有发挥此论的《离诤论禅定复书》……当和尚们见到《解深密经》的教义与自宗见行相违时,用鞋底擦毁...观察,即是无缘,这与一时顿入十地无异……。”[13]   若以此与巴˙赛囊的讲法相比,布顿似乎批评得更严厉,这特别见之于他批评摩诃衍及其徒皆持断见,并以”鞋底毁经文”。我们注意到尽管布顿的版本更见详细...

    黄敏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051251.html
  • 桑耶论诤中的“大乘和尚见”—“顿入”说的考察

    ”他们固执此一断见,而不修善行……和尚……并宣说不修正法睡可成佛论,著有《禅定睡眠论》,还有发挥此论的《离诤论禅定复书》……当和尚们见到《解深密经》的教义与自宗见行相违时,用鞋底擦毁经文……和尚说:“...这与一时顿入十地无异……。”[13]  若以此与巴˙赛囊的讲法相比,布顿似乎批评得更严厉,这特别见之于他批评摩诃衍及其徒皆持断见,并以“鞋底毁经文”。我们注意到尽管布顿的版本更见详细,但就其对摩诃衍...

    黄敏浩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352373.html
  • “如是我闻”的来历

    “有”,就是“无”。总而言之,出不了这“有、无”两个字,也就是出不了“断、常”两种的见解:一种“断见”,一种“常见”。现在这“如果我闻”,也不是断见,也不是常见,也不是有,也不是无。非有非无,这是个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3356124.html
  • 观空

    存在的第一个层次问题,是通般若心经的,般若心经的第一个也是不生不,也就是说境界的有或无是不生不灭的,不能说是实有,实有就落入“常见”,不能说是实无,实无就落入“断见”。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生、老、病、死,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等等,都不是实有,实有就落入常见;也不能说实无,实无就落入断见。  般若心经第一个说“不生不灭”,生、灭就是体性、存在,是有是无的问题,这是属於哲学的形上学在处理的层次。第二个说“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3160428.html
  • 福尽而死是真理 故当惜福少享福

    消费才对得起自己。其实这是一个具有欺诳性的故事,体现的完全是断见思想,误导了许多人。 以因果衡量,这个故事应该这样改版:有位美国老太太贷款消费,在挥霍的同时,却很少积累福报,于是她在法界银行的赤字...不同了,物质条件日新月异,过时的东西都可以丢掉。半碗饭、一张纸不值几个钱,不要搞得太约束。 这也是以拨无因果的断见所滋生的邪见。从因果上思惟,就会知道其实浪费半碗饭、一张纸,也有很大的罪过。比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4975581.html